何为共济失调?

2008-03-27 00:00:00 来源:

 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。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,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。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、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,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。
 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。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、对抗肌、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,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。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,首先须确定属于哪一性质的,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。因此,深感觉、前庭系统、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,分别称为感觉性、前庭性、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,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,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。
  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包括:
  1.感觉性 深感觉向中枢神经系统反映躯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方向。病因有:
  1)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病;
  2)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、颅底畸形、脊髓病、肿瘤;
  3)脑干血管性疾病如梗塞、出血,多发性硬化、肿瘤;
  4)丘脑顶叶通路或顶叶血管性疾病、肿瘤。
  2.前庭性 前庭系统向心传导平衡信息,引起体位、视线调节和空间定位感觉等的平衡反应。病因有:
  1)迷路炎、前庭神经炎、特发性双侧前庭病;
  2)椎-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;
  3)天幕下肿瘤。
  3.小脑性 小脑为运动的调节中枢。这些结构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控制下才能完成的。病因有:
  1)遗传性
  2)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;
  3)血管性如梗死、出血;
  4)炎症性如急性小脑炎、脓肿;
  5)中毒如酒、食物、药物、有害气体等;
  6)脱髓鞘性;
  7)发育不全或不良;
  8)遗传性;
  9)外伤;
  10)钙化;
  11)畸形。
  4.额叶性 病变部位在额叶前部,运动失调部位是对侧。病因有:
  1)肿瘤;
  2)炎症;
  3)血管病。
  凡病人感到肢体运作不准、行走不稳而可能为共济失调的病人,神经系统检查应注意排除轻瘫、眼肌麻痹,视觉障碍所致的运动障碍;并着重进行有关共济运动检查,可分为平衡性及非平衡性两类。
  1、平衡性共济运动:即躯干共济运动。主要观察病人的站立姿势及步态。注意病人两侧足跟、足尖相并站立时能否保持直立姿势,有无摇晃、轻微移动、甚至倾倒,分别在先睁眼、后闭眼时检查。如有倾倒,应注意倾倒的方向及速度。睁眼时站立能保持直立姿势,闭目后有摇晃甚至倾倒者为闭目难立征阳性,提示深感觉障碍。病情较轻的病人可用推倾试验:从右侧肩部推向左侧,再推向另一侧,或用两手扶持骨盆,先从一侧推向另一侧,然后再推向另一侧,观察能否继续保持直立姿势。也可嘱病人将两足前后站成一直线,或左右独脚站立,再观察能否站稳。检查步态可嘱病人循直线或绕物体行走或踏步,注意其步距大小,两脚动作以及躯体方向。
  其次观察病人能否坐稳或坐位时有无摇晃。躯干共济失调严重者不能坐稳,并可有躯体或头部前后或左右侧呈现节律性震颤,每秒数次。
  2、非平衡性共济运动:主要是肢体共济运动。首先观察病人的穿衣、系扣、进食、取物等日常活动是否正确协调。
  单纯小脑萎缩可由许多病因引起,虽然病因较多,但其CT和MRI表现有其共同特点,可以以某一部分萎缩为主,但其CT诊断应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征象:
  1)小脑脑沟扩大,超过1mm;
  2)小脑桥脑池扩大,超过1.5mm(应测量小脑上边缘与岩骨边缘之间距离);
  3)第四脑室扩大超过4mm;
  4)小脑上池扩大。
  单纯第四脑室扩大和出现巨大枕大池并不说明小脑萎缩的存在。

3333
3334
更多>
更多>
杨宏杰

杨宏杰 主任医师

上海岳阳医院

擅长:擅长治疗糖尿病、甲亢、肥胖、代谢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。

立即咨询